中国文化报:乌琳:将生活中的感动搬上舞台
阿勒得尔图

乌琳带领学生进行蒙古舞课程实践教学 受访者供图
在荣获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之前,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乌琳已经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坛新秀”、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巾帼”标兵等多项荣誉。
2019年,内蒙古艺术学院原创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在这部舞剧中,乌琳担任剧中龙梅、玉荣以及她们父母共4位主演的指导老师。
回忆往事,乌琳深有感触地说,在舞剧创排和演出过程中,对她影响最深的是龙梅、玉荣两位英雄的感召力,龙梅、玉荣经常出现在排练现场和演员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因为英雄就在身边,就给了乌琳向英雄学习的难得机会。她在与龙梅、玉荣的多次交流与接触中,对英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其表现在对舞剧人物的准确把握上。
在舞剧排演过程中,乌琳怀揣着对英雄和艺术的敬畏之心,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排练工作,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既体现在排演的细节之中,也渗透在作品传递的核心价值观里。
近年来,内蒙古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乌兰牧骑艺术团、内蒙古艺术学院乌兰牧骑艺术团总团的相继成立,两个“团长”的千斤重担都压在乌琳一个人的肩上。
内蒙古艺术学院乌兰牧骑成立于2018年,经过7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乌兰牧骑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努力践行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担当与使命,主动承担各类社会实践演出,赴基层、走边防、进军营,已经演出300多场次。
艺术源于生活。有一次,乌琳带着内蒙古艺术学院乌兰牧骑走边防进军营开展慰问演出,在深入边境时,抬头望天上没飞鸟、低头看地上没有寸草,左右环顾千里无人烟、大风吹来石头跑。环境显然是艰苦的,但在这艰苦环境中戍边的边防官兵的脸上却是像阳光一样灿烂的笑容,一个小战士自豪地说:“在苦言苦非好汉,苦中有为真男儿。”边防官兵“守国亦守家、守家即报国”的情怀和胸襟使乌琳和她的团队大为感动。
回到学校后,乌琳团队先后推出原创音乐《甘其毛都(一棵树)》、原创舞蹈《戍边魂》、原创乐舞《天驹》等一批反映戍边生活的作品,其中原创乐舞《天驹》获得中国顶尖舞者总决赛“全国十强”的好成绩。
乌琳也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老师。
面对中国民族民间舞长期依赖芭蕾、古典舞等外来训练体系,导致学生体态、技术与蒙古舞表演需求脱节的严峻现实,时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艺术学院副院长赵林平,知名舞蹈家斯琴塔日哈共同担纲编写的《蒙古族舞蹈精品课程》教材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割裂现状,构建起新的科学训练体系。这一课程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一流课、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不仅拓宽了蒙古族舞蹈文化传播渠道,更实现了数据共享的积极传播影响力。乌琳是这一课程的主讲老师,从教室到舞台,她把蒙古舞演绎得淋漓尽致。
寓教于创、寓教于演,乌琳所创作的女群舞《汗沁·背勒格》先后在全国“桃李杯”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大赛中荣获8项金奖,至今仍是内蒙古艺术学院的“经典保留剧目”。
